揭毛泽东最严厉一次震怒:新四军是“拖”照旧“走”

2021-03-27 10:00:00

快速赚钱

1941年 1 月初,皖南新四军 9000 余人,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北移,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域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困绕袭击,造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晚,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通过中央通讯社公布通令,反诬新四军“叛变”,悍然打消新四军番号,声称要把叶挺军长交付军事法庭审判。18日周恩来愤然挥笔写下了举世著名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

时间回到1937年12月,刚刚建立的新四军在整个抗战的华中战略职位突显,毛泽东对新四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相当大的精神用于研究和引导新四军的发展和抵抗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对策。在其筹建之初,毛泽东曾思量了几种方案。好比,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致电南京博古、叶剑英,扣问是否有可能要求何应钦将叶挺之新四军隶入八路军建制,叶挺是否乐意恢复党籍,或完全接受党引导而不受国民党干预干与, 并是否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和项英赴延安受命时,毛泽东对他们二人不但热情招待,而且高度评价, 充实信托。

新四军建立后,毛泽东多次发电报指示新四军的行动原则。1938年5月4日,正值新四军向敌后挺进之际,毛泽东实时发电报勉励项英降服困难开展敌后游击战,发展新的游击队,创造根据地,同时还指出新四军下一步的偏向是向北发展。

关于皖南新四军的发展目标和北移路线应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项英对既定向北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差别看法,因而在行动中体现出犹豫不决,没有立即执行中央的决定和部署。

在这期间,毛泽东开始思量如何破坏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制造反共磨擦,并做了须要的准备部署,不停提示项英注意国民党试图消灭新四军的阴谋。当国民党调兵遣将准备一口吃掉新四军之际,毛泽东致电项英扣问, 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在遭国民党军袭击时是否有冲出困绕圈、制止重大丧失的措施,其措施是以向南打游击为有利,照旧以向东会合陈毅部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绝对不可能, 等等。在顾祝同、上官云相等紧锣密鼓地调集部队,对新四军形成困绕期间,毛泽东不得不消相当大的精神重复与项英电报相同、交换意见,说服和敦促他执行北移目标。

但是, 项英在“拖”照旧“移”的态度上摇晃不定,一直没有下末了刻意。1940年10月12日,毛泽东致电项英等人,明确指示军部迅速过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延迟”13。11月18日, 项英致电中央,认为顾祝同的态度是以局部解决的方式逼新四军北移,国民党的企图是北守南逼中打,叨教中央对此的详细目标和指示, 是速移照旧有拖一下的须要。21日中央回电指示可以拖1个月至2个月,但仍然夸大须认真准备北移。22日项英回电声称“新四军皖南部队短期内无法开动,如途中产生战斗,十分倒霉,反不如暂留皖南,胜利掌握较多。”毛泽东获悉项英改变原定计划后十分发急,24日电令敦促“必须准备于12月尾全部开动完毕”。在毛泽东的急电敦促下,皖南新四军才开始分批移动。

但是由于国民党泄露皖南新四军北移的消息,日军、伪军沿江增兵封锁,苏南军情紧张,项英又动摇了北移的部署,12月8日,国民党政府发出“齐电”下末了通牒,同时加紧军事部署,在皖南部署了袋形围歼新四军的“防堵计划”,并签发了“解决”皖南新四军的作战方案。此时,皖南形势万分紧急,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但是项英在12月13日却电告中央“目前难求迅速北渡,应再延迟一时”。第二天中央即回电夸大:“皖南新四军仍须于本月内尽可能移毕。”甚至直到1940年12月下旬,其时国民党顽固派已完成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困绕,项英等人还多次向中央要“行动目标”。

毛泽东震怒并于12月26日发了一封说话严厉的电报:“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如许迟疑犹豫无措施无刻意的。在移动中如遇国民党向你们攻击,你们要有自卫的准备和刻意,这个目标也是早已指示你们了,我们不明了你们要我们指示何目标,究竟你们自己有没有目标,现在又提出拖照旧走的问题,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照旧主张走,似此毫无定见,毫无偏向,未来你们要吃大亏的!”这个品评深深震惊了新四军,军部才于28日匆匆召开集会讨论北移事项,决定1941年1月4日晚开始行动,移往苏南。

但此时已经凌驾了中央原计划12月尾之前必须全部过江的时限,错过了突出国民党困绕的有利时机。为拯救危局、减少丧失,刘少奇曾发起接纳“围魏救赵”措施,在山东困绕沈鸿烈,苏北准备困绕韩德勤,以与国民党交换。但由于皖南形势的恶化,“围魏救赵”的意图并没有实现。

皖南事变的产生新四军至少有四点失误:

其一,错失新四军北移时机。1940年5月、10月、12月上旬有三次北移的最佳时机,但都被项英以各种来由拖延。在受到延安严厉品评后,才行动但蒋介石早已从容地完成发动反共内战的部署, 使皖南新四军丧失了及早突围的有利时机。

其二,北移路线有问题。新四军军分会决定的北移路线是:绕道茂林, 经三溪, 沿 (天目山脚) 宁国、郎溪到达溧阳, 待机北渡。这条路线的选择,国民党第四十师比新四军提前到达三溪镇,形成困绕之势,新四军失去了末了一次时机。

其三,缺乏突围刻意。项英和叶挺把新四军分成三个纵队, 齐头并进, 不能相互呼应, 以致被支解困绕, 各个击破。遇到敌军困绕时,在折返多地没有坚决的选择一地举行突围。

其四,不告而别。正当叶挺指挥新三团在高坦与茂林之间迎击顽军时, 项英领导周子昆、袁国平及少数保镳职员脱离指挥岗亭, 想从小路走出困绕圈, 临危动摇, 私自离队, 使三军领导顿失重心,使三军士气受到很大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深度热点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