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究竟是如何预告出来的?就像解数学题 是世界级难题

2021-03-30 15:00:00

快速赚钱

原标题:暴雨天气究竟是如何预告出来的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付丽丽

12日一早,全北京都在等一场雨的到来。头一天,中央气象台预告,12日京津冀地域将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然而,一上午,北京的雨只是在零星几个地方下了点儿,而且也没有预告中的那么“暴”。于是,朋友圈各种讥讽,有说“龙王正在办进京证,还要做核酸检测,如果不外关很有可能先断绝14天再说……”也有说“暴雨,就是报道有雨,不一定能下;大雨,就是约莫有雨,不一定能下。”事实真是云云吗,暴雨究竟是怎样预告出来的,如何做到精准无误,预告难点在哪儿?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干专家。

强对流天气预告就像解数学题

“强对流天气预告基于其形成的物理机制,这些机制非常庞大,需要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研判,其中空隙一体的现代化观测网络、高辨别率数值模式预告及相干技能以及预告员富厚的一线经验是强对流天气预告的主要技能手段。”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告中心副主任蓝渝说。

通俗地讲,气象预告员预告天气时一般会接纳多个数值天气预告模式,将水汽、温度、动力等要素输入,像解数学方程一样得出数值,再根据人工经验对其订正,终极得出相应结论。

蓝渝表示,强对流天气预告中有着鲜明的科技元素,空隙一体的现代化观测手段必不可少,如麋集地面自动站网,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的应用;基于强对流天气机理熟悉应用相干的人工智能技能等。

“在观测资料的网络和分析,以及数值天气预告这两个天气预告的要害环节中,超算饰演着至关紧张的脚色。”中国气象局数值预告中心高级工程师管乐成说。起首,将纷繁庞大的观测数据和资料梳理得井然有序,再与通例数据举行组合,调解为最靠近真真相况的大气状态,这都需要超等计算机提供鼎力大举支持。其次,在得到地球大气观测数据后,气象部门将根据大气当前状态与周边情况,求取未来等间隔时间点的天气要素值,从而得到未来天气状态。

蓝渝认为,强对流天气的强度、时间等详细精细化预告依赖于以上手段的配合应用。其中,影响预告尤其要综合思量特殊地形、地质情况,以及都会经济生齿漫衍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现代化客观技能和预告员主观经验的有机联合。

针对此次华北强降雨预告,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先容,延伸期时段(提前10—20天)指出,华北地域进入多雨时段,8月4日(提前8天)指出12—13日华北等地将有一次大到暴雨天气历程。9—12日,不停细化预告结论。“随着预告技能的不停进步,预告准确率和时效均不停提升,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符娇兰说。

暴雨预告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一场雨,就像从天上往地上泼一盆水。预告员可以预测大抵的水量,也能预测大概哪些地面会被水打湿,但水不会匀称地落在地面上,要预知地面上每个点被打湿的水平,难度很大。

“天气预告自己就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强对流天气由于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等特点,且对流体系每每发展剧烈,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度灾害天气,对其准确预告是目前全世界气象领域公认的难题。”蓝渝说。

有专家表示,就暴雨而言,它是差别时间、空间尺度天气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其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全面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告结论。从通例高空观测体系上看,目前它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实,甚至十分缺乏。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体系难免会成为丧家之犬。

“强对流体系的触发、演变历程中,受配景天气体系、区域情况条件设置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多方面影响,且与当地地形地貌特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干,这也是强对流天气精细化预告的难点所在。”蓝渝夸大。

因此,专家提示,公众应多存眷滚动预告,即不停更新的天气预告。由于大气环流形势天天都在调解,天气体系时刻产生着变化,以是,预告员就需要用最新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论制作出预告产物,再举行订正,终极给出“在现在更新的天气预告”。

责任编辑:尹悦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深度热点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