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31 15:00:00
本报记者 唐 婷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如何?科研职员流动出现哪些特点和趋势?……日前公布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陈诉(2018)》(以下简称《陈诉》)给出了答案。
《陈诉》研究结果显示,不思量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范围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提升质量应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科技人力资源有量更要有质
长期从事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园淅参与了《陈诉》的研究编写。在她看来,需要明了的一个观点是,科技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科技人才。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包括在科技岗亭上事情的人,还包括具有从事科技事情潜力的人,反应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域科技人力的储备水平和供应能力。
每万从业生齿中R&D研究职员数目是权衡一个国度创新能力的紧张指标,也是权衡科技人力资源条理与质量的紧张指标。《陈诉》显示,2017年,我国R&D研究职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每万从业生齿中R&D研究职员数目仅为22.4人年,与法国103.4人年、日本100.1人年相比差距明显。
同样存在差距的,另有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即科技人力资源在总生齿中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一国或一个地域科技人力资源密度高,则科技创新潜力比力大。黄园淅先容,2005年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一直在增长,但与世界发达国度相比,另有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应继续保持总量上风,不停提高质量水平,以满足新期间我国变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发展需求。”黄园淅认为。
科研职员海外回流态势不停增强
《陈诉》利用“科学家在线”的中国科研职员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接纳随机抽样的要领,选取完备简历样本10万份,对科研职员的流动状态举行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科研职员的流动范围笼罩117个国度。从流动偏向来看,只管我国科研职员流动主要体现为净流出,但比年来,科研职员回流态势不停增强,回流职员主要来自一些发达国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创新大数据中心主任智强先容。
在分析科研职员回流态势不停增强的缘故原由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认为,这与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文化认同等因素密切相干。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缩小海表里生活差距的同时,带来了许多创新创业的时机。同时,中国科研投入力度的不停加大,在全世界也是有目共睹的。另外,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革新的深入,科研职员的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都是吸引海外科研职员回流的直接动因。”吴帅分析道。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洪帆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基于目前猛烈的国际科技人才竞争态势,注意人才引进政策的精准性和协调性显得尤为紧张。发达国度和新兴经济体在吸引良好科技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和鉴戒。
科技人力资源造就与流动区域漫衍不平衡
高等教诲结业生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最主要来源。《陈诉》指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造就的区域漫衍不平衡,东部地域造就总量大、密度较高;中部地域相对平衡,各省造就总量与密度差异较小;西部地域造就总量小、密度低。
“出现上述不平衡的情况,与差别区域的高校漫衍情况、人才造就的学历结构以及当地生齿总数相干。”中国教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云英分析道,西部地域高等教诲资源相对单薄,造就的科技人力资源数目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西部地域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创造情况留住和吸引科技人力资源。
《陈诉》显示,科研职员海内大范围流动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广东、陕西和湖北等地域,东部省份在人才流动网络中处于紧张职位,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向东部省份大范围运送人才。
“科研职员的流动,与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创新实力、薪酬待遇和生活舒适性等条件密切相干,同时与区域的产业发展基础也有一定接洽。总体来看,目前不平衡的科研职员流动是良性的,表明科研职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智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