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31 15:00:00
2020年8月12日,北京大学国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中国智能金融发展陈诉(2019)》公布会上表示,智能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大有可为,有望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黄益平认为,智能金融的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好比在西部等地域为农村客户提供服务,已往传统的做法要去当地开分行,请许多的信贷员、业务员,成本较高,形成生齿比力麋集的地方,金融网络结构较富厚,地广人少的地方,金融机构比力疏松。
“这实在就是一个成本的问题。”黄益平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可以部门解决如许的问题,许多大科技信贷可以给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且成本可以适度得到控制。大科技平台有个紧张特点就是长尾效应——平台建立起来后,获客边际成本很低;
二是智能金融有助于解决范围问题。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立的穷人银行,为农村贫困群体提供生产、生活融资,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做得非常好,但范围一直上不来。小微企业融资中有一种叫关系型信贷,这套做法也非常有用,但同样是范围上不来。关系信贷就是信贷员要对潜在的客户长期联结,深度观察,成本比力高,而智能金融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个范围的问题;
三是使已往被限定准入的变为可准入。即已往传统金融不能做的,现在通过人工智能酿成有可能。像新网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一部门对象,在传统金融观点里被称为信用白户——他们没有信用汗青、没有财政数据,也没有抵押资产,传统金融机构很难为他们提供服务。“你要做信用风险评估,找不到好的措施来预测它的违约率,风险控制不住,固然不能做金融买卖业务。”黄益平说,智能金融有可能在这方面有突破。
黄益平表示,智能金融在两个方面特别突出:第一是普惠的问题。2005年以来,世界各都城在想方想法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好的金融服务,中国曾经办了快要一万家小额信贷公司,银行业也提供了许多普惠金融服务,但客观上,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低收入群体融资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天性解决。“但在新技能工具支持下,稳健的人工智能——包括遍及的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技能和金融的融合,使得普惠金融成为可能。”黄益平表示,智慧金融中的大科技信贷、大数据风控,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平凡黎民投资难的问题。
第二是无打仗买卖业务。在新冠疫情期间,各人感觉非常深刻——美国疫情产生后,各人纷纷跑到银行取钱、续贷;但在武汉封城期间,虽然许多银行都关掉了,但各人已经很习惯线上支付,不需要再跑到银行去取钱。
不外,对于智能金融服务于普惠金融,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回应经济观察网记者称,目前普惠金融对于个体商户或者小我私人的金融信贷方面,成效较好,但对于小微企业的现实帮助不大。
肖钢指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的信贷需求金额在2万万—2亿元之间,而智能金融的信贷额度在几千元—几万元之间,现实上只能满足小我私人或者个体商户的需求;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需要通过发展产业互联网金融解决。
肖钢认为,依托产业互联网金融、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信息流——好比银行流水、上下游客户信息、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形成稳定可靠的信息链,可以或许提高单户单笔的贷款金额。“这是一个雄伟的愿景,未来产业数字化发展以后,把金融的智能科技嵌入,形成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谁也造不了假,那时候就可以放500万、2万万甚至2个亿了。”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