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透吉利2020年财报:卸下包袱才有后招

2021-04-02 15:30:00

赚钱

  

  3月23日,中国最大的自主汽车品牌吉利汽车率先发布了2020年财报。财报概要显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全年营收减少5%至9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由2019年的83亿元下降33%至55.7亿元,股东应占溢利由上年的82亿元减少32%至55.3亿元。同时,2020年吉利集团全年最终销量为1320217辆,相比上一年下跌3%;而对于2021年销量目标将大幅提升16%,达到153万辆。

  市场对吉利2020的财报并不满意,财报发布之后,吉利汽车股价盘中一路走跌,全天下跌6.63%,收于22.55港元。3月24日上午收盘,吉利汽车股价大幅下挫12%,一度跌至19.66港元。可是,吉利汽车在2020年的业绩表现真的不尽如人意吗?

  对上述财务情况,吉利方面在财报中提到:由于2020年疫情导致销售活动严重受阻,持续拖累盈利能力,以至于集团2020年财务表现逊于管理层预期。同时由于吉利集团向客户提供了较高优惠抵消了产品组合持续提升的正面影响,因此期内平均出厂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接近,但如果计入拥有50%权益的合营公司所销售的“领克”品牌汽车后,集团的综合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轻微增长了1%。

  

  需要注意的是,吉利汽车在2020年内延缓了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同时加快了支付供应商款项。2020全年吉利汽车国内客户的应收账款多出近10亿元,两个月内应收账款数增加了80%;同时应付账款总数相比2019年减少了接近60亿元,其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减少了35亿元左右。

  对此,吉利方面解释说,加快支付供应商款项,以减轻因“2019冠状病毒”爆发导致生产中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也会使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大幅减少,2020年集团运营资金大幅减少了77亿元。

  所以去年五月,吉利集团发行了6亿股新股,筹集了59.7亿人民币来提振资本实力,并为生产及销售持续中断的可能做好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股份在2021年年初市值一度增长了两倍,即使以3月23日股价计算也增长了一倍。

  

  吉利财报进一步解释说,在配售所得款项的帮助下,集团总现金水平(银行结馀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于二零二零年年末维持在约人民币190亿元的水平,堪称稳健。其中总借款(包括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减少6%至39亿元;手头现金净额(总现金水平-借款-永续资本证券)为人民币118亿元;此外,于二零二零年年末,应收票据净额(应收票据-应付票据)达人民币203亿元,可以在必要时通过向银行贴现应收票据提供额外现金储备。

  透过上述财务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吉利集团的运营状况。

  第一,吉利集团去年的净利润虽然下降了32%,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恶劣。参照已经发布2020年财报的全球车企的数据,大众集团去年净利润下滑37%、丰田汽车2020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跌26.1%,雷诺-日产联盟和福特汽车也都是大幅亏损。另外从净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吉利集团净利润率大概为6%,而奥迪2020年净利率5.5%、宝马集团为2.7%、奔驰乘用车为5.2%左右。

  

  第二,销量方面虽然整体下滑了3%,但是批发市场占有率还略微提升0.1个百分点,达到6.5%。而且领克品牌帮助吉利集团的单车平均售价增长了1%,此外吉致汽车金融和领克给集团的利润贡献上升至32%。

  第三、吉利集团2020年的净利润下滑,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例上涨,这是加大了促销优惠力度导致;二是行政费用占比上涨,这是由于研发费用上涨了22%。吉利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研发费用投入为37.38亿元,相比前年上涨了6.7亿元。

  

  第四、吉利集团在没有完成科创板上市的前提下依然手握190亿现金,一旦登陆A股市场将再度募资200亿元人民币,即能够获得约400亿元的现金流,将大大改善现有吉利集团的资本状况。

  第五、吉利集团在财报中提到,从2021年开始集团投放的新产品数量于未来数年内都将维持在高水平。吉利将引入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型产品,提高新能源的销量占比;以今年为例,吉利品牌会导入一款CMA架构新车、一款全新轿车,以及包括几何在内的数款年度升级产品;领克将推出基于SPA架构的中大型SUV;SEA浩瀚架构将在9月销售全新纯电动SUV车型。参照这一新车规模,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吉利集团每年推出的全新车型会在3-4款左右,展示出强劲的销量预期。

  

  可以说,吉利集团在2020年基本上已经将原有的沉重包袱卸下——包括大幅减轻之前的应付账款、继续维持高额研发投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迈过了新产品投放低谷期等——进入2021年后将迎来新产品投放数量持续高位的水平,以及大量新能源汽车和高溢价的阶段,将为吉利集团提供持续增长的前景。

  另一项重要的改变也于财报发布当日宣布,吉利汽车和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极氪汽车”,二者分别持有极氪公司51%和49%的股权。合资公司将在中国成立的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从事相关业务,而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将担任新公司董事长,安聪慧任CEO。无论从公司股权架构,还是从人事任命上,都足以看出吉利顶层对新公司的重视。

  众所周知,极氪汽车是李书福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之二”的内容,其目标是面向智能纯电动车的新市场,品牌定位对标豪华电动车市场,首款产品则是之前发布的领克ZERO(参数丨图片)CONCEPT概念车的量产版本。

  

  然而为什么吉利又选择单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外企身份来运营呢?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三个因素:

  一是新公司将拥有更灵活的架构以便进行更大的创新,相关新闻中提到吉利汽车所持有的51%的股份包含了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这意味着新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用户共建的模式,和现有的传统主机厂模式有着巨大区别,必须要摆脱现有的局限。

  这里解释一下用户权益平台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蔚来,李斌将其一部分股权放到“用户信托”,其收益将用于蔚来用户社区的相关项目。之后上汽方面的智己汽车也利用区块链的概念打造了相应的用户权益平台,据说将会绑定车辆的数据收集,给提供数据的车主反馈相应收益用于车辆功能升级或购买,以此形成生态闭环。

  

  二是这20亿元的投入上市公司和母公司各出一半,这有利于分担风险,同时一旦运营得当又能因为51%的控股优势而合并报表,提升财务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沙盒模式”,能够将新业务板块和现有业务有效隔离,即便出现风险也不会拖累吉利汽车的财务表现。但是为了确保发展的顺畅性和资源集中性,这也才有了李书福和安聪慧的亲自压阵。

  三是选择在海外注册合资公司,说明吉利方面希望这家新公司能够拥有更多的独立融资渠道,以此获得独立的发展空间。随着吉利汽车完成科创板上市,如果极氪汽车也注册在国内,则可能出现同业竞争的情况,而现在极氪汽车在开曼群岛注册就可以选择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上市周期和要求都更简便,同时估值参考也容易取得。

  

  最后一件事情,在今次吉利汽车财报发布会上,安聪慧的头衔变为了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而非之前的CEO、总裁。据悉,吉利内部已经发文,安聪慧接替李书福担任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并卸任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采购公司总经理淦家阅接任吉利汽车集团CEO一职。

  透过这看似小小的人事变化,实际上说明整个吉利集团正在往职业经理人的路径上发展,同时现有吉利汽车集团的业务板块将充分授权给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级管理者、总经理充分授权给部长级别的中层管理者。而安聪慧则在董事长职位上制定大吉利汽车的战略方向,同时将更多地精力放在新的极氪汽车上面,整合目前吉利体系内繁杂的各方资源,这也展示出吉利转型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决心。与此同时,券商给出的研报也对吉利汽车的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交银国际发出研报表示,吉利汽车其目标价为33.3港元,重申买入评级;花旗依然将其目标价定为51.5港元,评级为“买入”;另外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在激励汽车财报发布会同样给到买入评级。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深度热点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