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中国疫苗正从“并跑”向“领跑”过渡

2021-04-29 15:29:02

红炫通网

  “中国疫苗的创新正在经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渡。”4月24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国药集团的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国家联合疫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明如此表示。

  中国疫苗产业逐渐领跑

  截止2020年底,全球共批准上市75个预防性疫苗,我国自产64种,用于预防45种疾病。十大畅销疫苗均集中在四大巨头企业,分别是辉瑞、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四大巨头拥有优质的疫苗创新、研发、产业化资源和能力,不仅占据了90%的全球疫苗市场,而且引领了全球的疫苗创新。

  “疫苗创新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杨晓明介绍,创新疫苗研发的核心难度有三点:时间漫长、投入高昂、成功率低,在医药界一直有句经典的话来概括创新疫苗研发难度——“二十年二十亿美金”,即用二十年,投入二十亿美金,可能才研发出一支疫苗。

  杨晓明介绍,我国疫苗产业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技术水平上分,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品种上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国际化上分,经历了自产自用、仿制国外再到自主创新。

  在杨晓明看来,当前,我国疫苗的上市品种和研发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他认为,技术和品种的创新必须互相补充。比如,在品种方面,基因工程技术、病毒载体技术、联合疫苗技术、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等主要科研技术,推进了新品种产出;而品种方面,多价HPV、埃博拉疫苗、百白破系列疫苗、IPV疫苗等疫苗,也反哺了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升级。

  同时,杨晓明也指出,我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疫苗技术研发体系,特别是病毒性灭活疫苗已经进入了全球第一梯队,国际领先,多种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我国也不断产出新的疫苗品种。”他表示,全球疫苗品种覆盖感染性疾病约41种,中国能自产预防36种疾病的疫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免疫供应和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其中,戊肝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埃博拉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均为全球首创。

  目前,中国已有3个企业的4个疫苗品种通过WHO与认证,并被纳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采购计划,开创了中国疫苗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

  新冠疫苗研发,企业发挥主体责任

  截止2021年4月20日,全球新冠候选疫苗已达275项,进入临床的有91项,进入3期临床的疫苗共21项,其中,中国有10项;在全球批准紧急使用的11个疫苗中,中国占据了5个。

  “新冠疫苗是百年一遇的弯道超车机会。”杨晓明介绍,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涵盖了5种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无减毒活疫苗。在研新冠疫苗26项,利用成熟可靠的灭活疫苗技术平台,新冠灭活疫苗率先上市,总体进度全球领先。

  “新冠疫苗研发,企业发挥主体责任。”杨晓明表示,在我国已获批上市或获紧急使用批准的军科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科兴生物灭活疫苗、中科院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4支疫苗研发中,企业发挥了主体责任。

  杨晓明认为,企业是疫苗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以国药集团为例,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建设了全球首个最大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空间,2020年12月30日,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

  杨晓明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对于我国疫苗行业创新而言,机遇远大于挑战。在他看来,我国虽面临着疫苗研发技术、原辅材料、关键设备被欧美封锁“卡脖子”等风险,但这场新冠疫苗研发竞赛打破了欧美在疫苗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疫苗提升了知名度,国家加大了对疫苗研发的重视程度,民众疫苗接种意识提高,疫苗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产品,正从儿童向成人市场,预防向治疗市场大幅迈进。他建议,企业要不断推进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加速疫苗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文章来源:读创)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深度热点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