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盯上印度,欲携手对抗中国?不简单,欧盟的野心正瞄准亚太

2021-05-25 09:29:00

合肥车载gps http://www.mingzhougps.com

  当欧盟和印度“相聚”,两者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5月9日,有德媒以“共同对抗中国”为题报道,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8日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同意恢复自2013年起搁置的自由贸易协定磋商。由于印度深陷疫情,本来计划亲自出席的莫迪也改成了开启线上会议。

  那么,时隔了长达八年的时间,欧盟和印度为何在此时决定重启谈判?

  

  目前欧盟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一方面是出于疫情后多元化供应链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希望强化对亚洲的贸易关系。”而鉴于印度政府早就设定了到2025年成长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但印度目前达成区域性自贸协定较少,印度如果与欧盟缔结自贸协定,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印度这个经济目标的实现。

  不过,八年前都谈不好的事情,八年后就一定能谈成功吗?

  目前,欧盟和印度已经发表了长达六页的联合声明。欧盟和印度在声明中表示,双方将推动在疫情、数字化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双方将为谈判创造所需的积极动力,必须找到解决长期市场准入问题的解决方案。

  虽然声明描述着美好的愿景,但是印欧之间的分歧是双方都不可避免的。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早有所指:“这肯定是全世界最难的谈判,因为这是一份标准非常高的自贸协定。”为何这么说呢?对于印度来说,首先印度商业环境不够健全,印度政府存在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理念等问题。

  

  可以说,独立至今,印度一直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其保护的时间,保护的领域,保护的手段都具有特殊性。所以,欧盟和印度之间势必会产生摩擦,特别是在纺织品贸易、以汽车及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投资领域,以及知识产权领域。

  从政治角度上看,有专家分析,莫迪当前外交的中心似乎不在欧洲,莫迪政府是否将重启欧印战略伙伴关系,也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欧盟来说,与印度的贸易额只占欧盟外贸总额的1.9%,排名第10,远低于排名第一的美国(15·2%)以及第二名中国(13·8%)。并且,欧印贸易也发生过不少纠纷,最为著名的则为2013年印度政府指控芬兰手机品牌诺基亚逃税事件。印度税务部门指控诺基亚在印度涉嫌逃税5.52亿美元,冻结了该公司资产,诺基亚也因此退出印度市场。

  所以,怎么看印欧相较于经济因素而言,重启自贸协定谈判,欧盟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方面考量。

  

  眼下,中欧关系的确扑朔迷离。有报道称,当中国从欧盟国家的“良性贸易伙伴”演变成“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欧盟开始将合作的目光转向印度。也有报道称,欧盟“搁置”中欧投资协定后,在试图寻找新的机会。

  不过,介于中美关系的紧张,欧盟在美国的施压下,难免会当上“夹心饼干”。

  如果仔细扒开刚刚结束不久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就会发现,相较于以往强调意识形态之类务虚的领域,此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经济议题上针对中国的着墨颇多,这在会后的公报中也有所体现。而后布林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明,美国今后在与中国进行打交道时,要从实力位置出发,报告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只有各国一道形成合力时,才有更大可能让中国改变行为。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此次欧盟拉印度搞事情背后就一定是美国的指使,但至少,印欧这出“好戏”也的确是沿着布林肯的说辞方向在走。

  有专家分析认为,布林肯近来围绕经济议题的一系列言论表面是对中国进行批评,实则是游说西方盟友形成步调一致的对华经济政策,并且不点名的批评了中欧投资协定。

  

  拜登政府的布局能起多大作用我们还是能够分析一二的。不管是此次印欧叫嚣着要借着谈判搞“一带一路”替代计划,还是拜登此前拉拢盟友搞美版的“一带一路”,当涉及到关键问题时他们就卡壳了,先别说其他因素,就拿基建能力来说,中国早就甩了欧美一大截。

  再反观美国国内,拜登虽然极力在推经济刺激计划,可实际效果非常惨淡。根据美劳工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新增非农岗位仅有26.6万个,远低于上月的77万个。不仅如此,4月的失业率还较上月上升了0.1%至6.1%,高于预期的5.8%。

  这样的成绩单无疑是不合格的,想必很多美国人都对这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感到无奈。对比中国,更是有专家点出,2020年,中国总体贸易顺差达到5350亿美元,再创新高。相形见绌的美国也就靠着施压盟友去找一点存在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欧盟看作成“受害者”,要知道,欧盟也在中美间待价而沽。

  不可否认,中欧关系近来遭遇不小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投资协定会如美国所愿胎死腹中。欧盟方面势必也清楚,这个协议将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否则,近日默克尔也不会站出来为中欧投资协定发声了。

  

  不仅仅是默克尔,很多德媒近日的“口风”也有转向。5月9日,有德媒以“德国出口强劲复苏中国市场功不可没。”为题进行了报道。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出口型企业已经渡过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重新回到增长轨道。其中,德国对华出口的增长尤为强劲。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出乎人们所料,反反复复之间,行动总比语言来得有说服力。

  谁都不蠢,所以最好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对欧盟来说,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显然不符合自身利益。如今拉上印度也有其诉求,当然,印度也绝对不是唯一目标,欧盟的种种行动已经表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对其正在凸显。

  再说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嫌隙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情。终归到底,利字当头,对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塑料姐妹情”,咱们就当好吃瓜群众吧。(程季林)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深度热点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深度热点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